Search

走遍北美 思索台灣新道路

「你一定要去格倫大壩,我第一次去時,忍不住流下淚來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走遍北美 思索台灣新道路

「你一定要去格倫大壩,我第一次去時,忍不住流下淚來。」從台灣移居鳳凰城已34年的高大哥帶著感慨地說。位在科羅拉多河上游的格倫大壩,是全美僅次於胡佛的第二大人工湖,壩體高達220公尺、寬480公尺。

「長年乾旱的美國西南,一個格倫大壩,就供應亞利桑那州、賭城及南加州超過1千萬居民10年民生用水。10年不下雨,這1000萬人還是有水喝!美國是怎麼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國家?我不禁想到台灣,在天然資源極其缺乏的限制下,台灣人民用自己的努力,一步一步的發展,多麼不容易!」

高大哥這番話,也是我以2個月時間,開車2萬公里,走過美、加31個城市後的心情。

3月1日,我從美國的鳳凰城出發,拜訪洛杉磯、舊金山、西雅圖、科達倫、比靈斯、拉皮德城、明尼阿波利斯、芝加哥、底特律、多倫多、渥太華、蒙特婁、波士頓、紐約、費城、巴爾的摩、華盛頓特區、羅里、亞特蘭大、奧蘭多、邁阿密、坦帕、巴拿馬城、紐奧良、休士頓、達拉斯、克洛維斯、拉格斯塔夫、佩吉、拉斯維加斯等城市。大多數城市都是第1次造訪,甚至本來連聽都沒有聽過。

我走過新墨西哥州一望無際的荒漠;曾於深夜站在馬蹄灣的大峽谷峭壁邊仰望滿天的星斗;在蒙特婁遇到駭人的「冰雨」,雨水夾著冰霰,讓擋風玻璃不一會就結起了一層薄冰,遮去視線;在密西西比沼澤區遇到「蟲雨」,前仆後繼的飛蟲不斷地拍打前窗,留下用雨刷也刷不掉的噁心黏液;看著在蒙大拿山嶺平野間信步食草的成群牛羊;在90號公路邊,花了7分鐘,等1輛100多節車廂的火車牛步地駛過;在休士頓遇到10年僅見的大雨洪水與畫滿穹空的閃電;在達拉斯遇到像在山光水色上籠罩了一層輕紗的朦朧迷霧;在南達科他州看到平貼在公路盡頭、讓人睜不開眼睛的火紅旭陽;巴拿馬城一望無際的白色沙灘;亞特蘭大樹林青翠、落葉翻飛的春意…。

從晴到雪、看雲看月,走遍北美大陸,一路的驚異,也一路的沉澱。這一路走來,常常掛在心中的竟是和高大哥一樣的心情:想到台灣。

台灣雖沒有美國一般的豐富資源,但卻有著許多讓人稱羨、小而美的幸福。台灣的治安,比美國大多數的大城市都好;台灣的健保,讓人民擁有「不怕生病」的自由,在洛杉磯打拚10年的John就語重心長地說:「只要你不生病,美國什麼都好」;台灣的便利、台灣人的和善、台灣的美食、台灣的創意…,過去這幾十年來,資源缺乏的我們,攜手建立了屬於台灣的傳奇。

但也因為這樣的傳奇得來不易,這一段時間,台灣似乎遇到了一些困境,也就更讓人不捨,在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座談裡,我和近2000位僑胞交換想法,感受他們對故鄉急切的憂心。

他們憂心,「誠信」與「言行一致」在台灣似乎不再被重視,許多「成功」的政治人物帶頭反覆,讓台灣是非的界限模糊,尚權重術之風漸盛,淳樸懇直漸漸消散;他們憂心,兩岸齟齬漸大,好不容易建立的和平局面,轉為對抗;和平派不但在兩岸間挫敗,在台灣內部,對立叫囂也取代了和諧的互重;他們憂心,台灣還能不能繼續過去一點一滴建立的傳奇。

這些僑胞離開台灣多年,早在美國落地生根了,但對台灣的關愛之情卻絲毫不減。他們不斷地問我,他們是不是過慮?台灣要怎麼走出這些困難?

我沒有了不起的答案。我告訴大家,這一切的憂心,其核心之結是台灣的政治,不分藍綠,台灣被政治帶進了原地打轉的黑色漩渦裡。我們一直重覆著同樣的失敗路徑,如何能期待走到不同的結果目的?

我說,也許,台灣需要一個打破現有政治規則、政治路徑、政治文化的「新道路」。

我一直很努力地思考這個「新道路」,但更重要的是,要有更多人一起努力思考。

若說這一趟2萬公里的長征得到了什麼?就是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、理念相近,願意一起努力思考「新道路」的朋友,那麼,只要我們夠用心,就一定可以找出台灣的「新道路」!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60513000474-260109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努力發聲,是無法坐視是非不分,是不願看到台灣沉淪,不信公道喚不回!
View all posts